超级大灌篮
绝对高度
新浪体育讯2014年7月2日,NTBL全民大灌篮项目将入驻中国北方著名的海滨度假城市——秦皇岛,7月2日-5日在燕山大学体育馆举办了全民大灌篮活动。7月5日19点举行的NTBL全国特技灌篮联赛更是将NTBL全民大灌篮活动推向高潮。比赛双方——燕山大学队和飞彪建设队联袂为莅临现场的2000余位观众燕山大学师生、秦皇岛居民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
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任冀运希、燕山大学副校长赵永生教授、秦皇岛体育局局长吕国新、北京市丰台区体育局局长薛红、联合信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明先生、总经理李达先生、北京和其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曹悦龙先生、副总裁刘科先生等嘉宾和媒体朋友一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NTBL全民大灌篮分两个主要主题。7月2日-5日是体验和海选主题。来自燕山大学的同学们在NTBL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先熟悉了特技灌篮这项运动,在蹦床上尝试了“震网”“摸高”、“跳床”、“Z型跳跃”、等一系列专业动作,让大家明白看似复杂危险的特技灌篮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只是一项只要经过专业训练就很容易掌握的技巧。
体验过蹦床之后,就正式开始NTBL全民大灌篮海选。海选分一次指定动作和两次自选动作共三次扣篮,现场有三名NTBL职业球员作为评委,评委不仅关注灌篮能否成功,更需要了解球员的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经过现场三轮激烈的比拼,一共有12名潜力球员进入了现场评委的法眼,加盟了NTBL训练营。NTBL训练营分平日的身体训练和蹦床上的技巧训练两大类,经过一天的残酷训练之后,共有5名球员穿上梦寐以求的NTBL球衣,并拍摄了象征着荣誉的媒体照。
7月5日19点进行的的第二大主题:NTBL全国特技灌篮公开赛。联赛中的两支劲旅——燕山大学队和飞彪建设队为秦皇岛现场的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的饕餮盛宴。上半场比赛双方咬的很紧,比分交替领先,燕山大学队和飞彪建设队各有自己的优势球员,发挥也各具特色。第一二节结束后,燕山大学队以微弱优势落后于飞彪建设队。中场休息的特技灌篮比赛吸引了在场所有观众的目光,观众毫不吝啬的把掌声和尖叫声献给两名“扣将”,两名“扣将”在观众的呐喊刺激下,也不遗余力的在空中辗转腾挪,最后将球重重的送入篮筐,最后,来自飞彪建设队的张皓哲,凭借一个高难度的接球飞跃四名队友加胯下换手动作技惊四座,取得本次扣篮大赛的冠军。第三四节比赛稍有拉开,最终,飞彪建设队凭借的叶建军的出色发挥,最终以106比93的比分战胜燕山大学队获得胜利。
本次赛事活动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燕山大学和秦皇岛体育局的大力支持。并将此次赛事作为特技灌篮文化在秦皇岛传播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不仅要向秦皇岛市民普及特技灌篮这项运动,更希望能与秦皇岛有实力的企业联合打造一支本土俱乐部,参加2015年的全国特技灌篮联赛。所以,本次赛事活动还肩负着秦皇岛的特技灌篮队员储备工作,而且要奠定联赛秦皇岛赛区组织管理和俱乐部运营机制,为以后参与NTBL全国特技灌篮联赛做准备。
继秦皇岛站后,NTBL全民大灌篮还将陆续在全国的重点城市举办。2014年NTBL赛事组委会将在全国组建俱乐部,并全面对大众开放、培训、选拔、组队,并于2015年举办中国特技灌篮联赛,实现草根灌篮梦、实现普通人走向职业球员的真实梦!
全国特技灌篮联赛,英文简称NTBL(NationalTrampoline Basketball League)。由该运动创始人兼北京和其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曹悦龙先生和其团队经过多年积累和创新,并获批多项国家专利和知识产权,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于2014年正式启动“NTBL全民大灌篮”项目,包括1、体育娱乐版块,打造“灌军之路”全民电视选秀栏目,实现草根走向职业球员梦之路;2、赛事联盟版块,在全国有意向申办俱乐部城市举办公开赛,建立城市企业俱乐部参加NTBL联盟每年举办的赛事活动;3、体育旅游版块,在全国沙滩、景区投放“灌篮公园”,实现全民灌篮梦;4、高校推广版块,在全国高校建立综合性灌篮场(可通用为普通篮球场、羽毛球、足球等),组建高校社团,形成高校之间文化体育交流活动;
特技灌篮比赛场地由一片正规篮球场地架空离地1米高,场地三分区域内码放4片蹦床,场地四周用部分透明防撞板进行围挡。特技灌篮比赛的规则类似于篮球比赛规则,三分线内投篮得2分,三分线外投篮和扣篮均得3分,2名队员不可在同时在同一蹦床停留,犯规采取一对一扣拦规则,其他规则同篮球类似。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