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全国50名广州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名单最终揭晓,来自江西高校的6名大学生成功入选,入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他们分别是:南昌大学的孙郁婷、江西理工大学的何红兵、江西师范大学的王丽华、华东交通大学的王占胜、江西财经大学的揭恒旺和蓝天学院的胡康林。他们在亚运会期间将享受正式注册记者的待遇,参加亚运会的报道,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大学生记者的身影。
![]() |
艰辛:从1081人中脱颖而出
“能入选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我们觉得很幸运。”华东交通大学学子王占胜开心地告诉记者。据悉,去年12月,广州亚运会组委会、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有关单位,联合开展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选拔活动。当时,共有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1081名大学生报名参加。
“我们先后经历了提名推荐、评委评审、实战训练营、后期推广等环节,最终全国共有50人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蓝天学院的胡康林说。
实战:江西学子表现抢眼
“从活动开始到现在,大家都在努力宣传推广亚运会,在亚运会的宣传之路上付出了很多的艰辛。”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王丽华对记者说,选拔期间,既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又要看大家发稿的数量和质量等新闻实战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江西6名大学生在实战训练营、后期推广等环节中表现非常抢眼,他们所采写的亚运会新闻稿或评论稿等,多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以及新华网等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上。
“在后期推广中,有的人在校园里举办亚运会大型宣传活动,有的人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到农村宣传亚运会,有的人还在网络上开辟亚运专栏宣传亚运会。”胡康林表示,他们最终胜出除了各自的艰辛付出外,还有就是家乡、母校的支持。
冲击:注册记者终圆亚运梦想
孙郁婷是南昌大学新闻传播系的一名大三学生,她曾作为校健美操队的一名成员,和队友们一起参加了广州亚运会拉拉队的选拔活动,本来,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孙郁婷的亚运宝贝梦就要成为现实时,由于种种原因,她无奈退出了“亚运宝贝”拉拉队的选拔。
今年初,本以为与亚运无缘的孙郁婷看到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报名的消息后,再次开始了自己的亚运之路。经过努力,如今她顺利入选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面对记者,孙郁婷笑着说:“我是新闻的孩子,我感谢她,是她帮我圆了亚运梦。”
激情:每天都在进行“新闻大战”
“凌晨已过,亚运会注册大学生记者QQ群内还很热闹,大家都在交流写稿的问题。等到群里无人发声时,已经是四五时了。”回忆起在亚运注册大学生记者训练营时的情形,王丽华说,“每一场培训、每一个会议都是一场激烈的新闻大战。培训中,大家爆发出的惊人能量令人佩服。”
胡康林介绍说,在亚运实战的短短四天时间里,100名大学生记者供稿500余篇,完成了四开24版、单面套四色的《青青亚运》报,出版了一期手机报,以及制作大量视频新闻节目。而这些学生记者在人人网、中青在线、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博客上刊发、转载作品3000多篇,其成绩可见一斑。
打算:重点关注亚运会江西元素
“今年11月份举办亚运会期间,我们就可以去广州参加亚运会的报道工作了。”想到这,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的揭恒旺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入选的6名江西大学生记者表示:“我们不仅要好好报道亚运会,让大家全面了解亚运会。我们还将重点关注亚运会上的一些江西元素,将江西籍体育健儿的风采、家乡人的亚运情缘及故事及时传送回来。”
观点
注册大学生记者将成未来趋势
自从上海世博会首次开创注册大学生记者参与大型活动的报道以来,广州亚运会、中国红歌会(江西)、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也相继启动了注册大学生记者的选拔活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记者参与到了国内外重大赛事、大型活动的采访报道中。
对此,江西理工大学宣传部部长程喜中教授表示:“大学生记者参与报道世博会、亚运会等,是一种互利双赢的模式。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他们的介入,不仅可让赛事的宣传报道更为广泛全面,且对大学生来说更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注册大学生记者参与大型活动或赛事的现象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注册大学生记者的出现,不仅给这些学生带来了展现自我、接触社会的机遇,也使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看世界,同时也可让世界了解我们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注册大学生记者活动的发起组织方、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工作人员何欣老师侃侃而谈。
“我们搞这个活动就是为了让广大大学生多多参与社会的各种活动,积累和沉淀自己,使自己在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注册大学生记者也将成为校媒人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何欣老师说。
■何红兵、记者黄小路/文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0791-6849735
|